首页 > 正文

挖掘一日生活“头”和“尾”的价值

作者:时间:2015-05-15点击数:

挖掘一日生活“头”和“尾”的价值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中国教育报     2015年4月26日
 
   入园和离园,是幼儿园一日生活的“头”和“尾”,是一天中难得的教师与家长面对面的机会。在这两个环节中,如何进行安全管理、避免消极等待,是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;如何抓住其中的教育契机,也是一门不小的学问。
    ■褚学琴
    场景一:早晨8点15分,一位送孙子入园的爷爷随意将电瓶车停靠在幼儿园大门外。小孙子跳下车,急忙跑向教室,爷爷步履蹒跚地跟在后面,手里拿着小孙子落下的玩具。这时,又有几名幼儿陆续来园,由于电瓶车挡住了大门的左半边,幼儿不得不绕道从右半边走进来。小孙子来到教室时,已经有六七名幼儿到园,他们整整齐齐地坐在马蹄形座位上,手里拿着自带玩具,等待同伴们到来。爷爷气喘吁吁地赶到教室,班内两名教师立刻迎了上去,爷爷开始同教师交流孙子的健康状况:“昨天晚上,孩子有点咳嗽……”此时,又有家长领着幼儿进来,似乎有事与教师沟通,但见两位教师正和爷爷谈话,不好意思打扰,于是看了看手表,离开了。
    场景二:早晨8点10分,小(1)班晓晨乘坐爸爸的汽车来园,爸爸在幼儿园保安的指挥下,将车有序地停放在道路一侧。在园门口值勤的园长和值日教师微笑着迎接晓晨:“小朋友,早上好!”晓晨停下脚步回应:“老师早!”园长还提醒道:“小朋友,别忘了跟保安叔叔打招呼!”晓晨转过头,跟保安叔叔问好,保安也热情回应。此时,晓晨爸爸提着晓晨的书包进入大门,值日教师接过书包,一边帮晓晨背好一边说:“小书包自己背,这样才是小哥哥啊!”晓晨爸爸对值日教师说想交流一下碰到的教育问题,于是值日教师让他入园。此时,另有多位小班幼儿在园长的鼓励下向家长告别,和中、大班的哥哥姐姐一起,背着书包独自走到保健室,接受晨检……
    8点12分,小(1)班教室内,晓晨卸下书包,取出自带的玩具汽车。主班张老师亲切地向晓晨问好,并建议晓晨拿着玩具汽车和其他几位小朋友一起玩儿。晓晨高兴地答应着,奔向建构区,和其他幼儿一起用积木搭建停车场。此时,教室里已经有十余名幼儿了,其中两三个正在“娃娃家”里扮演爸爸妈妈,另有三四个在教室的东北角相互交换玩具……晓晨爸爸进入教室,配班杨老师立刻迎上去,而主班教师则一直在班内巡视,关注各区幼儿的活动情况。
    幼儿在园的一日精彩生活中,晨间入园环节和下午离园环节具有特殊性。从时间分布上看,这两个环节分别是一日生活的“头”与“尾”,开端和结束是否优质,受到广泛关注。从家园联系角度看,这是一天中难得的教师与家长面对面的机会,可以与家长增进情感、互通教育观念和信息,所产生的影响不容小觑。从幼儿数量上看,幼儿陆续入园和离园,产生了时间差,数量也不断变化,如何进行安全管理,同时避免消极等待,非常值得探讨。从人员参与角度看,入园和离园是各部门工作人员共同参与的环节,需明确职责,以保障规范与优化。
    以上两个场景,是我园从前和现在幼儿入园环节管理的实录对比。不难看出,从观念到措施都有了改变。
    管理理念转变——
    从单线到三位一体
    幼儿入园与离园环节,尽管在一日生活中占用时间不长,但却蕴含着安全、卫生保健、教育等多方面需求。过去,大家对这两个环节的认识比较单一,认为只要保证安全,不发生幼儿走失、秩序混乱等意外事件就可以了;班级教师在管理时,也只站在教育角度,利用幼儿入园和离园时间不一的特点,组织小组、区域活动。
    殊不知,幼儿入园和离园过程中,既蕴含如何使幼儿有序进出、如何监控外来人员进园等安全要求,也包含如何及早发现传染病幼儿并阻隔大面积接触、观察与监控幼儿着装及随身携带物、渗透季节性保健知识等卫生保健要求,更有如何利用幼儿人数增多或减少的特点,进行个别化交流与教育、合理开展区域和小组活动的教育要求。因此,在入园和离园环节,安全、卫生保健、教育三者贯穿始终,在不同的时段虽有所侧重,但并不割裂,常常是交融在一起的。
    在场景二中,保安热情回应幼儿的打招呼,此时,保安的职责不再是冷冰冰地维护交通秩序、预防突发事件,而是在幼儿礼貌习惯的培养和教育中,起到积极作用;保健医生在晨检时,从保健的角度进行家园互动;门卫在幼儿离园前,对幼儿进行独立性教育,鼓励其自己走出校门,不要大人抱等,这些都是三位一体观念的体现。
    管理人员转变——
    从孤军奋战到多方参与
    幼儿入园与离园时,班级是主阵地。因此,过去总把班级教师作为主要管理者,管理多停留在班级层面。事实上,在这两个环节中,整个幼儿园是相对开放的,幼儿的流动打破了班级界限,家长通过这两个环节,更能看到幼儿园的方方面面。在这样的情形下,原来以班级为单位的管理,就会凸显一些问题。比如:园长失去了每天面对家长的机会,班级管理中的问题、家长的想法等,无法第一时间在自然状态中直接获取;出于对孩子的爱,有些家长无论入园还是离园,都会进入幼儿所在班级,使教师面对家长的频率过高,分散了关注幼儿的精力;离园时,家长扎堆聊天、幼儿自行嬉戏的现象比比皆是,给幼儿安全埋下了隐患……面对这些问题,可让园长等行政人员,保安、保健医生、门卫等后勤人员,教师、保育员等班级管理人员,共同参与幼儿入园和离园的管理,多方监控、联合施教。
    管理职责转变——
    从同岗同责到同岗分责
    参与幼儿入园和离园管理的人员较多,各个岗位有其不同职责。值得注意的是,即使一些工作人员岗位相同,也应分工协作、相互配合,以避免管理盲点的产生。如场景二中,保安有两名,一名主要关注校外情况,指引家长有序停放车辆,维护交通安全;另一名主要关注幼儿入园秩序,确保已入园幼儿不再外出,同时协助值周园长、值班教师,对幼儿进行独立性、讲礼貌等多方面教育,听取并反馈家长意见等。在班级内,主配班教师也有明确分工,主班教师主要负责组织幼儿活动,而配班教师主要负责物品、材料的规整以及接待家长,并进行必要的交流与互动。
    幼儿在园一日生活是一个整体,每一个环节都是不可或缺的零部件,如同一条珍珠项链,每一颗珍珠都饱满精致,项链才能熠熠生辉。那么,如何在入园和离园环节也体现幼儿的自主性、趣味性、多样性?对此,我园尝试了“菜单式”入园,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,到不同班级或区域活动,8点半后再回归本班,开启一天的好心情;还尝试了亲子活动式离园,利用户外场地,让家长与幼儿进行短时间的亲子活动,使回家也充满乐趣。
    高效利用入园和离园这两段“黄金时间”,让幼儿在园一日生活的“头”与“尾”都安全、健康、快乐,让家长通过这个宝贵的平台,也能积极参与幼儿教育,何乐而不为呢?
    (作者系浙江省湖州市蓝天实验幼儿园园长、教育部幼儿园园长培训中心学员)


 

版权所有: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学院 All right received.